在购房过程中,得房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它关乎我们的居住舒适度、生活品质,甚至影响着我们的购房决策。什么是得房率?如何计算得房率?得房率的高低又意味着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得房率的神秘面纱。
一、得房率的定义与计算
得房率是指套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购房时实际能使用的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
得房率 = 套内使用面积 / 建筑面积
其中,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等实际可使用的面积。
二、得房率的高低意味着什么
1. 得房率高:意味着我们在购房时能获得更大的实际使用面积,居住舒适度更高。得房率高也意味着购房成本相对较低。
2. 得房率低:意味着实际使用面积较小,居住舒适度相对较低。得房率低还可能导致购房成本较高。
以下是一个表格,展示了不同得房率对应的居住舒适度:
| 得房率 | 居住舒适度 | 购房成本 |
|---|---|---|
| 80%以上 | 非常舒适 | 较低 |
| 70%-80% | 舒适 | 一般 |
| 60%-70% | 一般 | 较高 |
| 60%以下 | 不舒适 | 很高 |
三、如何提高得房率
1. 选择合适的户型:在购房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户型。一般来说,户型方正、南北通透的房屋得房率较高。
2. 关注公摊面积:公摊面积是影响得房率的重要因素。在购房时,要了解公摊面积的具体情况,避免公摊面积过高导致得房率降低。
3. 关注楼层与朝向:楼层与朝向也会影响得房率。一般来说,低楼层、中高楼层、南北朝向的房屋得房率较高。
4. 关注小区规划:小区规划也会影响得房率。例如,绿化率高、建筑密度低的小区得房率较高。
四、得房率与购房决策
在购房决策中,得房率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以下是一些关于得房率与购房决策的建议:
1. 明确自己的需求:在购房前,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如居住舒适度、购房成本等。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得房率。
2. 关注得房率与房价的关系:一般来说,得房率越高,房价相对较低。在购房时,要关注得房率与房价的关系,避免因追求高得房率而付出过高的代价。
3. 实地考察:在购房时,要实地考察房屋的得房率。可以通过测量套内使用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值来了解得房率。
4. 咨询专业人士:在购房过程中,可以咨询房地产经纪人、设计师等专业人士,了解得房率的相关知识。
得房率是购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标。了解得房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与购房决策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购房选择。在购房时,要关注得房率,追求高得房率的也要兼顾居住舒适度和购房成本。
得房率一般在75%~8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当然得房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得房率偏高,那就证明整个小区里面的绿化做的会比较的差,所以说如果得房率过高,住在小区里面也不是特别的舒服。
得分率如果比较的低,那就是指这个房子的公摊可能会比较的大,假设一个房子的得房率低于75%,那就证明这套房子不是特别的实惠。大家可以想想看,如果我们买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实际使用面积只有75平米,这个时候我们肯定是不太划算的。但是得分率如果比较的高也不是特别的好,所以说得房率高,我们的实际使用面积会比较大,但是由于公摊面积比较小,所以该小区里面的公共设备做的也会比较的差,住在小区里面会显得有些压抑。
现在在买房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下得房率这个问题,大部分商品房的得房率都不会低于75%,能够达到80%左右应该算是最为合适的。当然我们在买房的时候,除了要关注一下得房率的问题以外,还要关注一下小区里面的绿化率是多少。其次还要关注小区周边的配套设施以及交通情况,这些应该都是比较重要的问题。
目前在我们中国,买房也是要算上公摊面积的,也就是说公摊面积的价格和我们实际使用面积的价格是一样的,其实这种奇葩的规定也仅仅只是在中国有。很多人现在都在呼吁取消掉公摊面积,不过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取消公摊面积这一说法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你想在中国买房,那么就必须要接受公摊面积这一现实。
一般情况下,多层住宅的得房率最高,基本控制在85-90%正常,小高层得房率约80-85%正常,高层一般在75-80%正常,办公楼为55-60%正常。
得房率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
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
得房率是买房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计算房屋面积时,计算的是建筑面积,所以得房率太低,不实惠,太高,不方便。因为得房率越高,公共部分的面积就越少,住户也会感到压抑。一般,得房率在80%左右比较合适,公共部分既宽敞气派,分摊的面积也不会太多,比较实惠。
得房率并非越高越好,得房率和公摊面积有着直接联系,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所以楼盘的得房率也需要一个度。
1、概念不同
得房率是套内可供住户支配、使用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墙体、管道井等部分面积)与销售面积(建筑面积)的比率。出房率是指住宅净使用面积占销售面积的百分比。由于住宅销售面积的计算是以楼为单位的,所以相同的房型在不同的楼号内,虽然使用面积相同,但销售面积会有不同。
2、计算方式不同
得房率计算方法: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建筑面积。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
出房率低了,自家面积小,谁都不能接受,但也不是说越高就越好,还得看实际情况。7-11层的小高层,出房率一般在80%-85%左右,11层以上的高层,出房率在70%-80%之间都算正常。
3、影响因素不同
影响出房率的因素有:房型结构;楼盘形态;建筑类型;公共活动区域大小。
影响得房率的因素有公摊面积包括两部分,其一是电梯井、楼梯间、垃圾道、变电室以及其他功能上为整栋建筑服务的公用用房和管理用房建筑面积。其二是套(单元)与公用建筑空间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墙体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得房率
百度百科-出房率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乐屋家居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